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8月10日,市人大城环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九林的带领下,对市区“一江十河”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调研组实地踏查了江源区正岔河、大阳岔河水源地、江源区污水处理厂、板石河、碱厂沟河及秋皮沟河等地河道,视察浑江出水断面水质情况,并听取了市、区政府对河道治理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区“一江十河”基本情况
“一江”即浑江,“十河”包括库仓沟河、碱厂沟河、金坑河、月牙河、红土崖河、板石河、黑卧子河、大通沟河、青沟子河、陶瓷河。
浑江发源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的老爷岭南麓(江源区西北方向),属鸭绿江一级支流。河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414平方公里。其中吉林省部分河长为228.5公里,流域面积8425 平方公里。白山市段浑江干流河长为68公里(三岔子镇西北望火楼山北—五道江2号桥),流域面积1734.2 平方公里,河宽在60~200米之间,河流于鹤大公路上甸子大桥以下进入浑江区,浑江区境内长31.05公里,江源区境内长 36.95公里。浑江干流综合环境经过一定投入和整治,目前有一定改善。但由于上游各支流环境差,支流河道垃圾随河水入江;河道两岸生产、生活污水、农业源直接排入水体,水质污染严重;
库仓沟河位于白山市中心区浑江右岸一较大支流,发源于太安乡与板石镇交界望火楼山南坡,河流全长10.8 km,流域面积27.0 km2。该河道两岸居民密集,居民生活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使得河道淤积,周边环境脏乱,水体受到污染。
板石河流域属于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发源于白山市板石街道北四方顶子山西坡,系浑江右岸一级支流,于白山市浑江大桥下游320米处汇入浑江。流域内共有3条河流,主要河流为板石河,支流有小板石河与西岔沟河。板石河及小板石河综合环境较差,河道两岸厂矿企业及村镇的污水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污水均直接排入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已成为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整体面貌及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
碱厂沟河是白山市区内一条主要河流,位于市区西南部,河流域属于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系浑江左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市区南部山岭,距大通沟河入江口约200米处汇入大通沟河。流域面积8.71k米2,河道长7.2k米,平均坡降8.9‰;河道弯曲,河床宽3~10米。该河道两岸居民生活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使得河道淤积,河流变窄,周边环境脏乱。
金坑河是白山市区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市区南部山岭,由南向北流经曲家营电厂、水泥厂、通过通白铁路、穿越浑江大街、红旗街、滨江路后汇入浑江干流。流域面积12.45平方公里,河道长7.0公里,平均坡降19.6‰。河道周边环境较差。
月牙河段处于城市中上区,源于市区东南部山岭的多条沟谷,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市油库、河口三队、钢琴厂、铝厂、轴承厂后,穿过铁路,再经过居民区及浑江大街,流向儿童公园湖,在距浑江324米处交汇金坑河流入浑江。流域面积3.84平方公里,主道河长4.2公里。该河道水体受污染严重,形成黑臭水体,并且只有少量河段为开敞式河道,多数为暗渠,淤积严重。
红土崖河属浑江左岸一级支流,属鸭绿江水系,发源于白山市红土崖镇六道阳岔村西4.7公里处,于白山市河口村汇入浑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浑江区红土崖、江源区大石人和浑江区河口三个乡镇,流域面积587km2,河道长度为56.9km。红土崖河流经地,村屯大都依河而建,村镇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和堆放垃圾,畜圈、厕所等废污水直排河道、在河道洗刷农药器具、农药瓶及其他包装物随意丢弃,环境较差。
黑卧子河属于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系浑江右岸一级支流,于市中心由北向南注入浑江,河口位置位于村道与北安大街交汇处,河道长2.89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
青沟子河属于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系浑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七道江镇境内的青沟子南谷,于市中心由北向南注入浑江,河口位置位于017乡道与北安大街交汇处,河道全长6.2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
大通沟河属鸭绿江流域浑江水系,是白山市区内一条主要河流、浑江左岸较大支流,发源于白山市浑江区红土崖岭东北,于浑江区七道江镇七道江村东北汇入浑江。该河流经通沟街道永安社区和宝山社区、七道江镇通沟村、车道岭村、民华村。流域面积45.2km2,河道长15.2km。
陶瓷河位于七道江镇,是浑江左岸一级支流,起源于陶瓷河桥西南7km处,自南向北在陶瓷河桥下游200m处汇入浑江,流域面积6.15 km2。河道内杂草丛生,丢弃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岸上有大堆建筑垃圾。河道内存在排污口,有沿线豆腐作坊排出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尤其是居民生活污水严重影响水质。
二、市区“一江十河”综合整治情况
市政府按照市委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长白山区域生态城市要求,以“一江十河”综合治理为重点,以规划为引领,努力将浑江干流建设成为生态长廊,将十条支流建设成为生态河流。
(一)市区“一江十河”规划制定及推进情况
1.浑江干流治理规划内容。拟投资206亿元,通过实施河道泥沙治理、截污、堤防岸坡改造、景观提升等工程,建设上游人工湿地及下游科普教育基地,将浑江干流(大通沟河口处至红土崖河口处)打造为活力岸线。
2.“十河”治理规划内容。拟投资129亿元,将金坑河打造为酒吧一条街,将碱厂沟河打造成带状公园,将库仓河打造成山水养生度假区,将板石河打造为乡村旅游综合体,将红土崖河打造成山水户外运动基地,将青沟子河和黑卧子河打造为教育基地文创产业园,将大通沟河和楸皮沟河打造为休闲健身廊道,将陶瓷河打造为科普教育公园。
(二)“一江十河”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情况
1.浑江干流白山市段治理工程(城区段至胜利段)。项目概算投资8046.16万元,治理总长度11.783公里,今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万元,中央及省级投资5020万元已到位,争取10月末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堤防治理工程。今年计划实施堤防治理项目10项,计划完成投资3716.02万元。包括:
上甸子生态堤防及河岸整治工程,碱厂沟河第一标段治理工程,青沟子河和黑卧子河堤防治理工程,红土崖河四道岔治理工程,道清沟河下甸子村铁路桥下游段堤岸防护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区排洪渠道工程、小清沟河口及上游左岸段堤岸防护工程和中央及省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三)河道环境整治情况
1.河道保洁。按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加大对河道环境卫生的清理。一是加大越冬垃圾清理。二是增派人员、增加日常保洁工作时长。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发现垃圾及时清理。
2.水环境整治。一是全面开展“一江十河”排污口、垃圾点、临河工矿企业等污染源排查统计工作。二是配合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将“一江四河”清淤、生态改造、河道整治纳入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规划同步推进。
3.加强河道管理。联合省河务局对全市69处非法采砂场开展清理非法采砂行动,对达到立案标准的5处砂场已立案。
三、我市推行河长制情况
(一)建立了河长组织体系。按照省统一部署,全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市各级政府共落实市级河长12人,县级河长99人,乡镇级河长217人,村级河长553人;设置巡河员553人,保洁员339人。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河湖巡查和整治,真正把“河长制”落到了实处。
(二)“河长制”工作推进情况。为加快推进河长制工作,根据全市河流状况及实施方案要求,编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并组织编制“一河一策”,填报“一河一档”。对各县(市、区)河长制工作进展进行督导,听取各地副总河长工作汇报及具体工作人员关于河长制工作的建议和想法,对污染较重的河流进行了现场查勘。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市区“一江十河”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市区河道、水面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清理,河道及两岸综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得到市民认可和赞扬。并推行了“河长制”,使江河的管理步入制度化、常态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沿江河两岸的工业及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水体受到污染。
(二)沿江河两岸居民将河道当做天然垃圾场,随意倾倒各种垃圾,导致河道综合环境差。
(三)农民为增加收入不断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农田径流(农药、化肥)直接流入河道,造成江、河流域水质恶化。
(四)市民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淡漠,综合治理工作难度较大。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市政府要加强对江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划定范围,明确责任,减少各类污染源,封禁管控,生态移民,矿山治理等措施,恢复河源生态环境。
(二)市政府要对河流沿岸重点村镇进行整治,通过改善农村资源结构,减少面源污染;加强污水及固体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严控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进入河道。
(三)市政府要加大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广泛收集工业和生活污水,使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
(四)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河道水环境,恢复浑江流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江河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使江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五)市政府要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全市开展爱家乡、保护“母亲河”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水保护环境意识,做好父母家人的“监督”作用,逐步让全市人民投入到保护环境、爱护水环境的行动中来,为建设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做出积极的努力。(市人大城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