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12-06 选择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也是人大监督的重点领域。近年来,特别是《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颁布以来,白山市人大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切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支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取得良好效果。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00所(公办幼儿园94所、民办幼儿园306所),其中有省级示范园8所、市级示范园32所。全市共有幼儿教师238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1113人;在园幼儿1969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7302人,占在园幼儿的37.1%。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0.5%。
一、注重宣传培训,树立法律权威
法制宣传教育是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特别是《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颁布以来,白山市人大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重要日程加以落实。一是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常委会每年都牵头组织一次全市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要求“一府两院”组队参赛,重点督促和检验新近出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二是加强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专项培训。结合学前教育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强化了学前教育领域重点人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近三年,全市共投入186万余元,组织幼教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和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共计3027人,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培训。市、县两级政府还组织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800余人进行了6期《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三是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法律宣传。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以每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树立了法律法规在规范学前教育行为方面的权威性,引导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把学法、懂法、敬法、尊法、依法办事,更好地贯彻实施《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作为自觉行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条例》有效实施
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必要前提。推进《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有效贯彻实施,加快学前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建设,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是治本之策。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与专项视察等多种监督形式,着力助推学前教育相关配套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配合出台规范性文件。市政府认真听取人大在对学前教育监督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起草了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并主动征求人大代表、人大专门委员会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2016年,市政府印发了《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一规范性文件,填补了全市民办幼儿园建设标准等管理方面的多项空白。依据规定,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常委会法工委适时对这个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备案审查。二是建立和推行考评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教育部门编制了《白山市幼儿园标准化管理指标评估体系》,引导提升幼儿园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市政府通过每年两次的专项整治,以取消“特长班”“特长课”为重点,克服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各县(市、区)多部门联动,定期开展办园行为综合大检查。日前,临江市对办园行为不规范的38所民办幼儿园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单,要求按时整改到位,进一步推动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与政策、规定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三是统一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与收费标准。各地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警务室、派驻民警、安装一键式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县级政府均严格依据有关规定,区分不同类别确定了收费标准,向社会公示,坚持收费公开、透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跟踪督办
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人大监督彰显实效的重要工作方法。市人大在对全市教育工作视察中了解到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师资配备短缺问题突出,群众普遍关注。专委会提请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有关情况的专门汇报,常委会责成专委会对有关问题的解决持续跟踪督办,力促问题解决。一是持续督办园舍建设。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市人大持续跟踪园舍建设进展,主动掌握建设计划、进度,实地视察建设成果。2013年至2016年,全市用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经费为3.06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改扩建幼儿园61所,扶持普惠性幼儿园32所。同时,增添和改善了一大批保育与教育设施、设备,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二是持续督办幼儿师资补充。2014年、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对贯彻实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2016年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师资匮乏问题,又开展了专项视察。今年上半年常委会又重点对全市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如此持续性、高密度的监督发力,较好地推动解决了幼儿师资不足难题。我们还坚持补充与培养、眼前与长远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职教资源,培养自己的幼教后备师资。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了校医(保健医)专业,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幼教及保育员、炊事员和学生营养配餐等学前教育相关专业。近三年来,全市共为公办幼儿园招录教师68人。临江市、江源区今年上半年面对社会公开招聘临时幼儿教师,经严格选拔录用后,与在编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全市先后对700人次进行转岗培训,充实了农村幼教队伍,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基本满足了事业需要。
四、强化专委会自身建设,促进监督提质增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专委会自身建设水平,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是人大监督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为主动适应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断强化专委会自身建设。一是立足高站位,深化对监督工作的思想认识。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专委会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地认识到,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只有树立党的观念,依靠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意图,才能把握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的监督实质是人民的监督,只有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倾听和反映群众呼声,坚持依法办事,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人民意愿高度统一起来,并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到人大监督工作中,才能行使好监督职权。认识的深化,扫平了监督工作的思想障碍。二是强化培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专委会动员和组织委员们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委员们先后参加了宪法、监督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履职能力专题培训与专家讲座。多次赴省内外考察学习监督工作经验和做法。今年人大常委会为专委会在办公室内配备了工具书柜与专业性工具书籍,为委员们学习、提高提供便利。市人大机关还搭建了读书分享与学习心得交流平台,推动专委会自身建设。三是加强锻炼,坚持在监督实践中成长。组织专委会委员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监督工作体会,以老带新、学思践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走访、座谈,全面接触专委会分管领域工作,消除新委员对联系部门及其工作存在的生疏感。在常委会审议专委会相关议题时,要求专委会委员全部列席,开阔视野,熟悉和掌握有关情况,丰富头脑、学习提高。常委会开展的“三查(察)”活动,委员们没有极特殊情况,都必须出席并认真履职,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促使委员们在监督工作的实践中,把握监督工作规律,增长才干,促进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